💵 金錢的靈魂
錢,是什麼?
它是安全感的來源,還是壓力的來源?
它是一個交易的媒介,還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?
還是,它其實是幫助你過想要生活的工具?
我曾以為,只要存夠錢就能安心,但後來發現——根本不會有「夠了」的那一天。
用數量來衡量金錢,只會讓我陷在焦慮裡。
真正該學的,是調整我們看待金錢的角度,以及學會如何好好使用它。
在慢慢認識「錢是什麼」的過程中,我發現花錢的方式,其實也反映了我們怎麼看待自己。
有人習慣買很多便宜但不耐穿的衣服,穿沒幾次就丟;
有人會買下很多其實用不到的東西,只因為當下很想擁有;
有些人傾向購買高價商品,來襯托自己的身份地位;
也有些人對花錢極為敏感,覺得什麼都太貴,花一點就會心疼好久;
但我也觀察到,有些人花錢的方式,不見得昂貴,卻是花在真正滋養自己的地方。

最近我讀了一本書,叫做《金錢的靈魂》。
裡面提到:「錢就像水,水需要流動才健康。如果一個池水太久沒有流動,它就會變得混濁、有毒。錢也是一樣,停滯不動會讓我們變得更焦慮、更控制。」
這句話讓我猛然一驚:我是不是也被「錢」這個無法掌控的東西給綁住了?是不是總覺得,只要再多一點錢,我就能得救?
我以為要有很多錢才會安全,於是對花錢特別謹慎;
但在那種「抓住不放」的過程中,我反而錯過了許多有意義的投資——像是學習、旅行或健康。
更諷刺的是,為了避免花錢,我總是買些便宜但不見得喜歡的東西,結果家裡堆了一堆根本用不到的雜物——這其實也是一種亂花錢。
匱乏感讓我既不敢好好花錢,也無法真正享受金錢帶來的支持。
我發現自己有時會因為太喜歡某個東西,就想「要不要多買幾個備用?」
有時候,反而捨不得用真正喜歡的東西,寧願收起來不用,改用便宜、不怕壞的替代品。
結果就是:家裡堆滿東西,但真正喜歡的,卻沒讓它發揮價值。
而當有一堂很想上的課、一趟很想去的旅行出現時,卻因為錢都花在瑣碎、不重要的地方,只好錯過。
這本書提醒我,或許我一直用一種「不夠」的心態在看待錢。
我總是拼命抓、努力存、想著備用和保險,卻很少停下來問:我有讓錢流向真正重要的地方嗎?
我們每天都在用錢做選擇。金錢的使用,不只是付帳或買東西,更是一種立場的表達。
你選擇什麼工作、把錢花在哪裡、支持哪些企業和產品,其實都在默默告訴世界:你在乎什麼、你相信什麼、你是誰。
或許,我們可以用金錢支持一個打動自己的公益計畫;也可以投資在自己的成長,比如課程、書籍、音樂;或者選擇更永續、對地球友善的消費方式。
如果你是老闆,甚至能運用資金,打造一個誠實、有愛、有機會讓人發揮的工作環境。
錢本身沒有情感,也不代表力量。它的意義,來自於我們怎麼使用它。
當金錢的流向對齊了我們的價值觀,它不再只是支付工具,而是養分,能夠滋養我們的生活、夢想、關係,甚至創造社會的改變。
我想重新檢視自己的花費,讓錢流向那些我真正在乎的事,讓它成為支持,而非焦慮的來源。
那你呢?
如果要用金錢支持一個你最在乎的事,你會選擇什麼?
- 文章部份資訊取自於-金錢的靈魂
- Sonya